别看《读者》了,你能学到什么?

/ 0评 / 0

1、微知的杂志阅读史

微知小的时候是很喜欢看《读者》杂志的,里面写的文章在当时看来是很优美、很有智慧的,那时候《读者》也很是风靡

由于这本《读者》杂志非常畅销,所以后来有很多跟风之作,具体名字微知博客里就不多说了,去报刊亭看去吧

当我上了初中以后,慢慢的,我认为《读者》的内容已经不适合我了,而且经常有重复的文章发表,这一直困扰着我

后来我看到了《青年文摘》,这本杂志内容虽然和《读者》大同小异,但是深度要强一些,适合我当时看

上了高中以后,我放弃了所有的杂志和图书,一头扑进了网络小说和武侠小说,甚至言情小说,看得昏天暗地

进入大学,我已经只看经营管理、投资理财方面的书籍,再没有买过一本书,国内的写作已经是一种病态的迎合读者

2、《读者》之流是一本什么样的杂志

《读者》杂志创刊于1981年3月,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综合类文摘杂志,原名《读者文摘》,创刊2年发行量破百万

1982年初,美国《读者文摘》来函指出:甘肃人民出版社使用《读者文摘》中文名是不正当的,不符合国际版权协定

中美两家《读者文摘》长达数年的版权之争从此开始,1992年美国《读者文摘》委托律师行致函中国《读者文摘》

要求停止使用中文商标《读者文摘》,1993年3月号《读者文摘》征名,1993年第七期,《读者文摘》改名为《读者》

这本杂志的内容主要是以哲理故事为主,辅以一些生活故事、感人故事,还有一些幽默笑话及插图

3、为什么说不要看《读者》这本杂志了

目前在我看来,这本杂志属于不入流的、没有任何品味的杂志,如果你还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,那你可以看

这本杂志,我不能说不成功,目前月销售量达到了上千万,这个在国内的杂志历史上是少见的,但是销售量大不见得好

媒体大亨默多克说,你想你的杂志报纸订阅量变高吗?低俗一些,低俗一些,再低一点!

这本杂志数十年如一日的刊载哲理文章,一些小故事大智慧的故事,在前面关于淘宝客营销网赚模式和博客观点的声明

我明确提出,如果你看不懂微知博客,我建议你不要看了,因为这里不是垃圾文章和小故事大智慧的发布站

如果你的思维和品味还停留在那种地步,请先去报刊亭的哲理杂志类开始看起,提高品味和思维速度再来看博客!

《读者》的品位非常低,最让我受不了的是,他一而再,再而三的刊载一些我很久以前就看过的文章,就在这本杂志!

空洞的说,大家不了解的可能会认为微知又在扯淡了,又SB了,又是胡乱评论,不,我举例吧,形象一点:

从前有一个作家,写的文章一直无法发表,他写了很多他认为有深度、有学问、有文采的文章,都是被退稿

这无疑让这位作家的收入很少,日子过得很苦,老婆孩子对他的态度都很冷淡,每天都在思考怎样写才好

有一天外面刚下了大雨,雨刚停,他在路上走,看到前面有一个大坑,坑里面有一头驴掉进去了,正不断努力爬出坑

终于这头驴爬了出来,吭哧两下就走了,这给了他很大的灵感,他奔回家,开始思如泉涌,就这样一篇文章发表了:

题目是:《顽强拼搏:驴且如此,人何以堪?》,这篇文章描写这驴的爬出坑所做的不断努力,它不断失败

一次又一次的从坑中落下,好几次,就要爬出去的时候,脚一滑又掉了下去,但它没有灰心,继续爬,终于战胜了!

这篇文章好评如潮,各大杂志社纷纷约稿,这位作家也顿时找到了自己写作的方向,于是一篇篇文章出炉了:

《失败是成功之母》、《只有不懈的追求才能成功》、《坚持,本身就是一种成功》、《一头驴的故事》……

关于一头驴的品质,所有的优秀品质都写光了,怎么办呢?作家笑了笑,我写两头驴!于是:

《团结才是力量》、《互相帮助就能不断向前》、《1+1绝对大于2!》、《动物也有情》、《朋友就是财富》……

接下来,这名作家成了著名撰稿人,著名作家,著名学者,著名哲理励志大师,进了作家协会……更多的故事:

三头驴、四头驴、五头驴……N头驴……驴的故事仍在继续

故事看完了,你明白我想说什么吗?《读者》就是一俗得不能再俗的杂志,看多了我都想吐了再吐

比如说,我们随便翻开一本报刊亭的《读者》之流的杂志,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结构的小故事大智慧的文章:

有一个A,去找B,A有很多困惑C,B给A解答,并不明说,只是做了动作D,A顿悟,哲理说明E

A是某个人,可以是青年、学生、小孩,任何人都可以,B是一个大师,你可以设置为老者,智慧大师

B经常是苏格拉底之流的名人,A通常是村民、青年或者他的学生,困惑C通常是各类生活问题,爱情、学业、成功

动作D可以是倒茶,指路,点头,或者什么也不做,A顿悟后,可以说一段哲理说明释义E,加强你的表达

就这样,一篇哲理小品文诞生了,如果你觉得这样写还不够多,可以把外国人名改为中文人名,中文改成外国的

4、总结

其实每个人喜欢看的书不一样,我知道不能强求你看什么书,但是我只是想告诉你,你选择什么书就意味着你是什么品味

当然了,如果你确实品味或者思维程度不够,你也别装模作样看一些深度的书,还是从《读者》之流看起吧

提到小故事大智慧,我给大家介绍两个人,想必大家都认识:刘墉和毕淑敏,墉+淑=墉淑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